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33 章 由大同而至大同 (第5/8页)
耕农、雇工和雇,他大多都没有空余的房子,或说压根就没有房子,在买活军到来以前,有许多还没有拥有人身由——这类人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看不懂教材,因他多数才刚开始接触系统教育,根本就没有政治意识。 如他看得懂,或经人教育明白了教材的意,毫无疑问,他绝对会赞成关于剥削的观点,并且相信消除剥削是最正义也最应当的目标。因他完全无人可以剥削,凡是不能剥削人的人,都愿意去消除剥削。而对于哪怕只是将剥削程度稍微降低了一点的领袖,他的忠诚也是无条件的,不可动摇的。不论买活军的道统是什么,他都会狂热的支持,因此他的反应反而可以忽略不计了。 二类则是主要由旧时的读书人所形成的教师和小吏目,他或许可以读懂一些教材,但并不是真正的懂得,因他也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权,因此对于教材中提到的观点,他是一种懵懂的态度,应该会放任流,并不真正相信,但也不会真正反对。 三类,是遍布在福建道各地的商贾,他会积极地去理解课本,因商人对于政策总是非常的敏感——这是张天如从前发现的,令人讶异的事实,商贾对政策甚至比书生还敏感得多,敏朝的书生多数都只注重时文八股,商人反而爱看邸报,邸报上的一封奏折有时是商机,有时则意味着生意的危机。 这些商贾多数都是从地主转型而来,有些还是被迫转型,不过因生活品质普遍获得了提升,因此他对于地主是剥削的观点,应该并不太反对,真正的关注点集中在商贾的所得是不是剥削上,而且会希望衙门给出明确的答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