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绝响 (第5/8页)
判决。首犯诛,从者流。请问,如果是兵变大罪,诛杀首犯后,其余人等应该充军,为什么要发回原籍? 唯一的答案只能是:有人怕他们再次成军! 这一点是我作出如此判断最主要的依据。 谁怕? 您说呢? 再看此事的处理过程,答案呼之欲出! 给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时曾为此大声疾呼,为戚家军将士鸣冤叫屈,要求彻底调查。但“巡关御史马文卿庇保,言南兵大逆有十,尚书石星附会之”(马文卿给戚家军列了十大罪状,尚书石星跟着落井下石)。 处理结果是:王保升官(原来是“署都督同知”,以“定变功”“进秩为真”了) 荫一子。参与此事的督抚等“亦进官受赐”! 已是孤儿的戚家军,哪有有血战就被派到哪里,然后军功被“友军”领走、粮饷被上级克扣、等利用价值被压榨殆尽便弃之如敝履,最后落个“叛徒”的名声! 戚家军的消失远不是无声无息,他们曾经发出悲愤欲绝撕心裂肺的惨呼。但他们被堵住了嘴、世人被掩住了耳,于是,岁月静好,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不久以后,整个王朝一夕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一叹。 活该! 虽然,此后所谓的戚家军,尽管已被打断了脊梁骨,但热血犹在、余威犹在。 浑河。 绝响。 领兵的是戚继光的侄儿戚金。戚继光老年得子,参考其境遇,没来得及也无心、且无力培养,于是戚家军的余脉由侄儿承袭下来。 在白杆兵兄弟的决死掩护下,三千戚家军男儿背水列阵。 令蒙古铁骑闻风丧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