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绝响 (第4/8页)
凑数的叫花子,更有不知多少的私蓄农奴在给他种地,真正能打的可能就是这厮用贪下来的军饷养的三四百亲兵和家丁——这帮人吃得好装备好训练足。戚家军大部分时间规模维持在三千人左右,直到戚继光去世,斩首数量您猜有多少? 超过十万级(当然,客观地说,水分也不少)! 凭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灭霸般的战力,真要“哗变”,谁能“剿灭”得了?戚家军的战绩甚至把朝廷首级功的赏格拉到历史最低点!我们常说首级功,那明朝的首级功到底啥价格呢? 答案是:不等。 最贵的是东虏(满族同胞女真人),最高时五十两一颗脑袋。明初天下未定,蒙古族同胞还没死心远遁漠北时脑袋也一样值钱:二十两一枚,外加晋升一级职务。如果你不要当官只要钱,也行,五十两,一口价。据顾诚先生考证,明朝的大部分时间,人头的大盘价平均在三至五两左右。比较不值钱的是内地乱党的人头,跟东虏北虏们比起来,不值一提:二十个脑袋才算一级!不过,这可不是最便宜的——这只能算“白菜价”,远不是青草价。青草价是倭寇的脑袋——别看一开盘就一路攀升,高得不要不要的,几十两……然后戚继光入场了!老戚根本就没听过什么跌停板、脚踝斩这等说法,出手就是一路狂砸,到最后,生生把价格砸到不见底的天坑里:三百多级算一颗(当然,真倭远没有那么多,绝大多数是“从倭”的,以后会详说)! 这种虎狼般的部队,要一下子打断他们的脊梁骨,只有一种解释。他们被拔了爪牙——没有武装。 谁见过赤手空拳“兵变”的? 那叫“讨薪”,对吧? 其次,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