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9节 (第1/7页)

    而文章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号召教育普及,认为朝廷和皇室,有义务,为每一个大明子民提供基础教育,就算现在无法普及每一个人,也应当尽量努力地创造条件,接近这一目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是以太平之政,莫过教化,教者,政之首也”

    “朕尝闻有穷兵黩武而亡国者,有穷奢极欲而亡国者,有残民暴政而亡国者。”

    “未尝闻以教育而亡国者也。”

    文章最后,直接开出赏格,号召全国士子和读书人,可以主动投献自己编写的教材,只要礼部审核后,觉得有可取之处,就可得赏银两千两,录用为官。

    如若写得特别好,甚至能被天子嘉奖,没有功名的,赐进士出身,并一步登天,任为礼部郎中,赏银五千。

    此话一出,全国无不掀起了一波研究怎么编写教材的风潮。

    报纸在最后给出了新编教材的要求和标准,其一是文本要尽量少,便于印刷普及,其二要有教育意义、准确无误,其三要便于理解,可以自学。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这也不是什么上战场。

    古代文人,从来就有好为人师的风气,这不仅仅只是能得到赏赐提拔,自己编写的教材,如果能得到批准,说大点,自己就能成为日后全天下年轻士子的老师啊!

    要知道,上一个能达成如此成就的,还是编写《四书集注》的朱熹。

    这种名利双收的巨大诱惑,实在能让每一个读书人发狂。

    不到半个月,就有数百读书人进献了自己的作品。

    各种方案千奇百怪,有的将元末明初编写的《小四书》蒙学教材,增减删改,合作一本,有的将《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截取经典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