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26节 (第4/7页)
------------------------------------- 微山湖西侧,鱼台县,古亭镇 杨氏是当地大族,宋代以前,评价一个士绅家族算不算大,靠的是出过多少两千石大员,多少宰相;而宋代以后,科举兴起,客观上为中小地主打开了一扇门,于是乎,族中出过多少进士、举人,就成了最重要的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杨氏就是这样一个大族 自明初以来,先后中了两个进士,八个举子,山东在北方各省中,算是科举之风比较盛行的,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直至崇祯时,杨氏都还有族人在济南府当县丞。 故而榆园军联络各地抗清势力之时,杨氏就属于那种士绅抗清力量的代表,率先响应。 要说大族就是大族,元、明、清三代,蓄奴成风,这些大族,仅是家中仆役、佃客组织起来,就是一股相当骇人的势力。 杨氏在古亭镇有田三千八百余亩,佃农一百三十多户,加上族中长工、奴仆、家生子等,拉出两三百号丁壮并不困难。 做出这番决定的,是四十出头的族长杨任宁。 他原本在崇祯时,在兖州府做过府衙典吏(吏员最高品阶),是个有见识的,这些年家中再也没出过一科进士,家族影响也多有下降,他便起了心思,招来自家两个儿子和几个庶弟议事。 “这次起事,说不得便能决定咱家日后百年富贵!” 杨任宁决然道 “你们也都是读过史书的,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