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3节 (第6/7页)
厂房,但条件是,公司三成以上的股份,必须由大明本土的商人或者国有公司融资入股。 这一点,瓦希基倒是没觉得不可接受,融资不是白占股份,而是要实打实出钱的,大明商人和国企要占股份,也是要真金白银拿出钱来投资的。这对在东亚地区影响力逐渐减小的葡萄牙而言,倒是一件好事,毕竟大明企业有了股份,也不会坐视公司被荷兰、西班牙等国挤破产。 但陈贞慧却提到了一个特殊案例。 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除外。 葡萄牙人在澳门留居后,为了安全防卫,陆续在澳门各险要点建筑炮台,扩大对火炮一类武器的需求。 最早的一批火炮,是从其他殖民地抽调过来,太过麻烦,于是葡萄牙人就想到了在澳门本土建设铸炮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引 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在澳门的西望洋山麓竹仔室村尾选择地点开设铸炮厂,由卜加劳亲任经理。 这就是在明末显着一时的卜加劳铸炮厂。 崇祯年间,在徐光启、李之藻等一批眼光开阔的明末知识分子倡导下,朝廷向澳门的葡萄牙订购火炮。 这也就是最早一批“神威大将军”,红夷大炮来源。 后来,在李之藻等人积极沟通下,澳门方面派出炮师,协助明廷铸炮,明朝也学会了铸造纺锤形西式火炮的方法。 红夷大炮的铸造技术便传入中国,后来又通过孔有德等人的叛逃,传入满清。 经过近百年发展,卜加劳铸炮厂已经相当健全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