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8节 (第2/7页)
豪式的订单之下,开始下饺子似的启动了造舰计划。 几年前,当初船舶重工公司总制,工部尚书胡璇老部下,陈子升,在接受由原郑氏工匠,和江南地区临时征召的船工们组成的船舶公司。 非常具有远见的,一方面通过修缮船只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不急着造舰,而是在宁波建造烘干厂房,大规模晾干、烘干木材。 毕竟这年头的木制战舰,对木材非常挑剔,树龄往往要达到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行,不是啥木头都能用的,必须使用晾干或者烘干的木材才行。 (1807年丹麦海军被英皇家海军全歼,丹麦王国种了颗橡树准备未来重建海军,然后这些橡木什么时候能用了呢?2007年丹麦林业部门向丹麦海军写信:树长成了可以砍去造船了……) 虽然,朱由榔一度算计着直接从东南亚深山老林砍,那里的成材木最为丰富,但眼下其实大明也不缺。 当年郑和下西洋时,在龙江船厂边种的十几万株,用于造船的各种木材,不知该庆幸还是该难过,反正由于后来朝廷再也没有大规模造军舰,绝大多数都成功保存下来,已有快两百年,都长成参天大树了…… 而自然木材晾干、阴干,大概需要十年左右,当然,可以通过适当人工烘干,来加速,但这是一项技术活,好在有郑氏那帮子来自五湖四海,啥人种都有的船工匠人,倒也不算太麻烦。 经过五年多时间,第一批可用的木材已经能够投入生产了。 除了造船,专门为海军设计铸造的火炮,也提上了工部武备局研发生产日程,可以想象,未来五年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