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7节 (第5/8页)
整顿就麻烦了。 现在的清廷就陷入这样的窘境,以前横扫天下,所向披靡,自然无人敢说个不字,但一旦形势受挫,扩张势头被打断,许多原本没注意的问题就涌现出来。 比如,大同这种京畿锁匙,居然还掌握在姜镶这种“三姓家奴”手中,除此外,如陕西、甘肃等很多原九边地带,都掌握在叛将军阀手中,之前如日中天时,人家自然不敢做啥,可清廷不行了呢?当年怎么“效忠”崇祯,明天他们就会怎么“效忠”清廷。 ------------------------------------- 大同城内,山西都司府中 姜镶坐在案首,面如沉水。 麾下将领牛天光、刘迁分别而立。 还有一名小校打扮的年轻人,正是当年锦衣卫初立时,帮助李定国挑起沙定洲部内乱,夺下昆明城的百户孙齐信,此时已经升到了千户。 “将军,不必再迟疑了,我们已经得到消息,多尔衮让英亲王阿济格、礼亲王满达海,一起出兵。” “区区一个蒙古部落叛乱,哪里用得着两个亲王出马?这分明就是奔着大同来的!” 孙齐信肃然劝说,两名部将也颔首赞同,看向坐在首位的姜镶。 姜镶原本是大同总兵,和左良玉那种半路出家的军阀不同,姜家世代将门,在九边有不小影响力,这也是他敢于做“三姓家奴”的原因,无论是崇祯、李自成,还是满清,都需要他来稳定九边。 除了他自己控制宣大重镇外,其兄姜让是榆林总兵,其弟姜瑄是阳和副总兵,影响力遍布陕北、晋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