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7节 (第4/8页)

绝非皆大欢喜的好事,朱由榔想都能想到,一旦这些纺织工厂的产品进入市场,由于成本和价格更低,那些农户妇女辛辛苦苦只身劳作的成果,就会被逐渐取代,她们的收入也会一日不如一日。

    工业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互相排斥的,一旦前者变强,后者就会变弱,但与此同时,被大规模生产击败的小农纺织劳动力,又会涌入城市,变成工厂里的纺织工人。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逻辑,残酷、冰冷,却又无法阻挡,如果这些小农生产者今天不被淘汰,那么两百年后,也要被破门而入的西洋纺织业淘汰,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至少现在,朱由榔还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尽量放缓这一过程,避免经济转型“硬着陆”。

    第22章 大同阴云

    光烈三年,顺治六年,五月初四

    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

    到了明代,由于气候变化,曾经作为膏腴之地的河东重地,眼下逐渐凋零起来,但战略位置依旧关键。

    对于任何建都北京的政权而言,宣府大同和山海关,就是左右门户,只要其中一个失陷,京师便有倾覆之危。

    当初宣大被李自成占领后,北京周围各部无不望风而降,而满清从山海关入关后,也得到了同样效果。

    但望风而降,未必是好事。

    这也是朱由榔为何对降清汉军格外苛刻的原因,过去,也有大臣建议过,可以对降清汉将宽容些,如满清那般,只要对方改旗易帜,就不干预其他。

    但却被朱由榔拒绝了,降清汉军和农民军是两码事,对于军阀化的封建军队而言,招降纳叛容易,但想要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