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2节 (第3/7页)
除了各地都司,而且都司也早就成空壳了,莫非还要恢复卫所不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但朱由榔等人略做思考,却是马上反应了过来 这的确是一步妙棋 王夫之所言的都司,并不是过去作为一省卫所最高长官的都司。 按他的说法,现在的大明的确是没有卫所了,但却有另一股庞大的准武装力量——民兵。 是的,当初为了北伐,能够快速补充足够的有效兵源,江南各地都在农闲时进行了广泛的民兵训练。 王夫之认为,完全可以把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并持续下去。 尤其是北方,其实更合适,朝廷出钱粮、农具,并且划分土地,安置流民,而这些获得了土地的流民,便可以在边地安顿下来,并在农闲时进行固定的军事训练。 以轮流执勤的方式就近应召入边防军参与边防。 应召服役时,朝廷给予部分薪饷补贴,但这种轮流服役,时间不长,又不至于造成太大负担。 而且这些边户可以聚集于堡寨、卫城,本身就是对周边以及境内的游牧、游猎部落的常态威慑。 这是“寓兵于民”。 而过去,民兵主要是由各地府县主官来组织,王夫之以为这毕竟是军政不分,过去战时特殊时期,倒也罢了,日后肯定不能长期维持。 既然如此,干脆就将所有相关工作剥离出来,在各省另设一个都司统摄。 对于朱由榔本人而言,这倒也不难理解,不就是“生产建设兵团 预备役”嘛。 当然,具体上肯定差别还是不小,现在的明朝行政制度,还是粗糙多了。 但他对王夫之的建议,还是颇为欣赏的,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