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5节 (第4/9页)
朝廷依旧以八股经义取士,但在经义之外,另加了两门策论和明算考试,但是,这两门的成绩只做参考,真正判卷,还是以经义为主。 这是朱由榔和内阁诸多学士商议后,勉强拿出的改革方案。 科举改革,至少要分三步走,并且应当和教育体系的改革配套进行。 第一步,先暂时维持八股取士的主体地位,将策论和算数作为参考科目加入考试,这样一来,朝廷在八股取士之余,可以发现和选拔部分其余两科极其优异突出的人才,而且这两科虽然只做参考,但毕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考生不会完全忽视。 第二步,开始向基层,通过官学来逐渐普及数学、格物、历史等科目知识,编写简明扼要,且便宜的教材,向民间推广。之后,在科举时,可以把八股经义和新学并立,将进士分为“经义进士”和“新学进士”,这样新学逐渐取得和经义并列的地位,两者并行存在,在社会层面上逐渐推广新学。 第三步,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完成,经义慢慢变成众多考试科目中的一个,不再单独列出,此时,八股取士才算淡出历史舞台。 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十几年时间,四到五届科举,才能逐渐完成。 第18章 科举(下) 但沈平鸿却从杭州府城里,关于此次恩科乡试的告示上,看到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东西。 之前,朱由榔关于开恩科考试的圣旨末尾,写到“此次恩科录用,不取新生员名额,只以原功名考核聘用,凡秀才、举子,具有所额。” 当时一众读书人还不知道这是啥意思,现在终于明白了。 过去科举考试,只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