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0节 (第2/7页)

个定论。

    比如说朱由检的庙号,弘光朝廷定为思宗,后来又改为毅宗,隆武朝廷又定了个威宗,众说纷纭。

    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对待弘光、隆武这两个曾经的抗清政权?是否承认他们的合法性?

    这都激起了众臣讨论,毕竟自古以来,文臣们总是热衷于商议参与这类事关“名义”的问题。

    但朝中聪明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天子在逃避真正棘手的议题,所以才把这些看似重要,其实无关大局的事情抛出来而已,以作拖延而已。

    毕竟,过去在一面抗清大旗,无可争议的名头下,不管是什么派别、出身,有什么矛盾都得放到一边。

    朱由榔但凡遇到什么阻力,只需要把这面大旗打出来,那便是无往不利,谁能反驳呢?

    而体现在具体政局上,除了肇庆早期,有一些小动荡外,其余时间里,整个光烈朝廷的大臣官员们,为了北伐,为了收复河山,为了报仇雪耻,还是当得起一句“相忍为国”的。

    毕竟那时候,谁都知道,抗清才是朝廷第一要务,除此之外,其他都是放屁,不抗清,命都没了,于是乎,在朱由榔的强力压制,和诸位宰辅通力一心下,也没人敢闹出什么幺蛾子。

    但,仗已经打完了。

    很多矛盾,就不能再隐藏在抗清旗帜下,继续糊弄过去了。

    毕竟,站在他朱由榔面前的这些人,又不是机器,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政见,而恰恰,他们又是这个时代全中国最为精英的一群人,是领导一个国家所必要的政治精英。

    政治上的斗争,不比战阵之上明刀明枪来得差。

    而且不同于战争,政治斗争是没有结束一说的,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