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90节 (第4/6页)
朱由榔估计,这个实战机会不会太远。 第37章 金陵大学(上) 南京城北 鸡鸣寺南侧 这里原本是大明南京国子监所在 不同于后世人意识中常常理解的,认为国子监就是古代的“大学” 但其实相差很大,国子监其实更类似于教育局,具有教育管理职能,只是这个教育局刚好还办了一所直属高校,名叫国子学而已。 不过不同于后世的清华北大,在明代,国子监监生,并不是一个多么让人仰慕的存在。 甚至在读书人中,“监生入仕”,那都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比如,去年高升陕西按察使的于成龙,很早以前就有了监生功名,但一听说有机会再科举,还是非常麻溜的想要夺一个正经功名。 因为按照规定,国子监的生源主要分为六类 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夷生与俊秀生。 其中夷生就是外国留学生,自不必提 举监是会试没考中的举人,留在国子监读书;荫监是勋贵官员子弟 而剩下的贡监、例监,说起来是地方“推荐”的学员,其实就是花钱买的。 故而国子监的生源质量到底如何,就不难想象了。 反正但凡正经科举入仕的官员,那都是一万个瞧不起的。 朱由榔光复江南以后,一直以来都没有再恢复国子监 一方面觉得实在没必要,毕竟经过乱世之后,那些有恩阴资格的勋贵、大臣之家基本都完蛋了。 剩下少数跟着朱由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