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8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82节 (第2/6页)

大大增加了民间的信心,所有人对于北伐都充满了信心,不少士子干脆投笔从戎,不愿错过这靖难之役后,时隔两百年,难得的一次建功立业机会。

    等这次北伐过后,再想获得封侯封公的功业,可就不容易了。

    而对于商人士绅而言,体现就是对国债的抢购。

    光烈二年时,国债发行,还需要朝廷拿海务公司的股份作抵押。

    到了现在,随着明军的节节胜利,所有人对国债的质疑都被打消了。

    征购国债,成了商人和士绅间的流行,毕竟国债利率是银行的两倍以上,保值作用更强。

    以至于财部将原本计划的八百万元国债扩充到了一千万。

    其实北伐的军费消耗上应该用不了这么多,但财部考虑到,伴随着北伐进行的,除了军事战役外,还要安置处理残破的北方各省百姓,这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不过好在,多尔衮已经为大明做好了初步工作。

    此时参加秋闱的士子还未返乡,北伐的消息传开后,迅速引发一阵阵讨论,无不踌躇满志,许多人前脚看完报纸,后脚干脆就不打算继续考了,前往兵部衙门报名参加军中文官名额。

    而也正在此时,北面满清的议和使团抵达江淮。

    消息传到南京,犹如烈火浇油,激发一阵嘈杂议论。

    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他妈的,你建奴也有今日?

    九月末,使团抵达扬州,准备南渡金陵,令人奇怪的是,一向坚定抗清的天子并未将对方拒之门外,而是大方的表示,愿意在十月初的朝会上接见满清使者。

    第85章 议和(下)

    九月三十日,清使抵达南京,被安置在理藩院衙门内

    立即就有不少激进者跑来冲击,表示要“诛杀鞑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