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82节 (第1/6页)
甚至有意见相反的士子跑去礼部举报黄宗羲“大不敬”。 这事沸沸扬扬闹到御前,朱由榔只批示了一句话。 “非设天下以为天子也,乃设天子以为天下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法家的创始人慎子的名言。 意思就是,因为天下需要一个天子来管理,所以才有天子,反而言之,如果老百姓有了天子,生活反而不好过了,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天子。 这话就相当于认可了黄宗羲的说法。 有了皇帝的背书,黄宗羲的学派迅速扩充,在江南地区壮大起来,一度可以和东林复社那帮子学究打擂台。 他们自称为“奉民派”,意为过去的宋明理学,将什么狗屁天道义理,凌驾于万民之上,实在鬼扯。 他们的纲领便是黄宗羲提出的“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其实黄宗羲的思想远比朱由榔所知道的更加激进,历史上,他甚至主张废除君主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民权平等,法制建设等等,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是中国的卢梭、孟德斯鸠,甚至还要比后者早了半个世纪。 而此时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是,这一派士子中,后来涌现的部分激进者,被称为“革鼎派”,在朱由榔逝世的几十年后,将掀起巨大的风暴……当然,这是后话了。 时间到了秋季后,朝廷开始为北伐造势,各个报纸都开始重提鼓动北伐,酒肆戏楼里,《忠烈传》的说书和戏剧又开始排布起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从光复南京以来,明廷屡屡捷报频传,收复四川,收复陕西,登陆朝鲜,登陆辽东,蒙古反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