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2节 (第4/9页)
深恶痛绝,知道天子的意图后,原本就作为“通俗文学和白话文先驱者”的金采,自然愿意倾力相助。 朱由榔从内帑里拿出三万两作为本金,让中书科出面,成立了一家“启民书社”作为出版机构,皇后王芷对此也很感兴趣,这产业本来就是属于皇室资产,朱由榔干脆交给皇后打理,无需管具体事务,自家老婆管账就行。 金采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兼《启民报》主编,连夜钻研,却是打算剑走偏锋。 朱由榔给他的任务是四个,其一,搞好文化普及,其二,可以给朝廷传达信息,其三,给日后的思想辩论提供平台,其四,宣传民族主义,引导舆论方向。 但要完成任务,首先得让报纸有人看,与很多人印象中不同,报纸这玩意,明朝早就有了。 更准确的说,宋朝就有了,到了明朝,更是风靡各个大城市。 这里说的可不是官方邸报哦,而是正儿八经的民办小报,明中期以后,北京就出现了许多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等等,它们发行的报纸一般称为“京报”。 只不过这些报纸,主要读者聚焦在士子、官员身上,内容也大多是些官场秘闻、花边消息之类。 所以金圣叹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打响名头,争取读者。 首先是控制成本,选取最差的,勉强能够印刷的草纸作为原料,利用活字技术刊印,从器具、油墨、纸张、人工,一份报纸只有三四张,还不用装订,成本最多四文钱,朱由榔表示就定价四文,不亏本就行,至于盈利扩大规模,难道报纸是靠价格赚钱吗?先打出名头,然后招广告啊! 就这一点,便直接战胜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出版物,一个发行量空前的官方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