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二章 可控核聚变 (第4/6页)
有导线,有导线就有电阻。托卡马克装置越接近实用就要越强的磁场,就要给导线通过越大的电流,这个时候,导线里的电阻就出现了,电阻使得线圈的效率降低,同时限制通过大的电流,不能产生足够的磁场,托卡马克貌似走到了尽头。 幸好,超导技术的发展使得托卡马克峰回路转,只要把线圈做成超导体,理论上就可以解决大电流和损耗的问题,于是,使用超导线圈的托卡马克装置就诞生了,这就是超托卡马克。 目前为止,世界上有4个国家有各自的大型超托卡马克装置,法国的tore-supra,俄罗斯的t-15,日本的jt-60u,和中国的east。 除了east以外,其他四个大概都只能叫“准超托卡马克”,它们的水平线圈是超导的,垂直线圈则是常规的,因此还是会受到电阻的困扰。此外他们三个的线圈截面都是圆形的,而为了增加反应体的容积,east则第一次尝试做成了非圆型截面。此外,在建的还有德国的螺旋石-7,规模比east大,但是技术水平差不多。 由于可控核聚变项目研究所需的巨额成本,任何一个单一国家都很难独立承担,因此,从1985年开始,由苏联、美国、日本和欧共体共同提出,联合出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试验用的聚变反应堆(iter)。(注意:iter已经不是托卡马克装置了,而是试验反应堆,这是一大进步) 最初方案是2010年建成一个实验堆,实现1500兆瓦功率输出,造价100亿美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