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机器人分身_第三百九十二章 可控核聚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二章 可控核聚变 (第2/6页)

的还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加上其他种种技术上的问题,使惯x" />约束核聚变可望而不可及。

    因此,眼下世界各国在受控核聚变研究上主要集中在磁力约束领域。

    为了实现磁力约束,需要一个能产生足够强的环形磁场的装置,这种装置就被称作“托克马克装置”——tokak,也就是俄语中是由“环形”、“真空”、“磁”、“线圈”的字头组成的缩写。

    早在1954年,在原苏联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

    进展貌似很顺利,其实不然,因为要想能够投入实际使用,必须使得输入装置的能量远远小于输出的能量才行,我们称作能量增益因子——q值。

    当时的托卡马克装置是个很不稳定的东西,搞了十几年,也没有得到能量输出,直到1970年,前苏联才在改进了很多次的托卡马克装置上第一次获得了实际的能量输出,不过要用当时最高级设备才能测出来,q值大约是10亿分之一。

    别小看这个十亿分之一,这使得全世界看到了希望,于是全世界都在这种激励下大干快上,纷纷建设起自己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欧洲建设了联合环-jet,苏联建设了t20(后来缩水成了t15,线圈小了。但是上了超导),日本的jt-60和美国的tftr(托卡马克聚变实验反应器的缩写)。

    这些托卡马克装置一次次把能量增益因子(q)值的纪录刷新。

    1991年欧洲的联合环实现了核聚变史上第一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