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_第13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8章 (第3/3页)

秦内部民意背离。】

    听到这里,赢政猛然顿悟,瞬间看向扶苏,这一刻,他突然明白方才扶苏为什么称他“仁”,是“仁”,也是“人”。

    按照秦法赏罚分明的规定,“喜”在政绩并没有功,只是那份挚爱和对秦的拥护难能可贵,他在那一刻突然下了令要奖赏这个人,其实这一行为本就打破了天幕所说的“无情而守序”的秦法。

    这一刻,赢政终于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扶苏眼神明亮地看着他的父皇,他想,他的父皇一定意识到了吧。

    聪明的李斯自然也眼神闪烁,陛下已变,他可得跟上陛下的步伐。

    【其四,秦国适应的“法制”并不适应于大秦。这里我们要知道秦国不等同大秦。这是两个概念了。

    秦国时期是战时主义,当时的社会一切都很乱,并且生活水平低下,民众的精神层面匮乏,自由反而会让百姓频繁踩在危险的边缘,进而扰乱国家,所以需要严厉的“法制”来治理、镇压,规定好条条框框,这便是“乱世用重法”。

    但大秦不是战国,六国战争已经结束了,那么如此繁琐、压抑、严厉的“法制”便不再适合了,大秦需要慢慢向大一统、平稳、发展的民生模式转变,那么这样的“法制”其实是不太适合的,再加之大秦底层的秦吏或许cao作不当更是雪上加霜。

    提一下后来的汉文帝、唐太宗二人,他们在统一之后,都是施以仁政,与民休息,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但要说大秦也转向这种单单“仁”政,也不行,因为大秦开始时还是一个底下暗涌波动的国家,“法制”的力量还是需要的。

    所以说大秦或许应该结合这两点,走一个“明仁暗法,礼法兼治”的道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