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9章 兵贵神速 (第1/4页)
经济停滞不前,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是社会资源极端化,被垄断在少数当权者手中,形成寡头。 二是人的素质水平过低,无法形成良性的生产者。 三是当经济快速发展到一个阶段,生产技术遇到瓶颈,所以历史上就会不断有工业革命来突破经济发展的桎梏。 但往往这三点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糅杂在一起的。 或者说前两者是发展中国家才有的。 发展中国家要顺利度过,变成发达国家,就必须解决社会资源平衡和人口素质的问题。 这一点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未能有具象认知,即便是亚当斯密那样的经济学天才也只是提出来自由市场的规律。 直到凯恩斯这个人降生。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三大点:就业、利息和通货。 而基础理论则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扩大需求,来实现经济增长。 凯恩斯被自由市场的资本家们骂得头血临头。 但事实证明,每当灯塔国出现大规模的经济问题的时候,都会回归到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宏观调控。 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扩大需求。 扩大需求最基础常见的方法就是大兴基建。 如此,有海量的资金从官府流通到民间,增加民众的收入。 民众有了收入,社会的内需才有了动力,经济自然会回暖。 但在消费的内核中,社会资源的配比结构若不改变,民众的消费迟早会再次被压干,如此,指挥喂肥了少数掌握社会资源的寡头。 所以,在做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