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六十四章 司法 (第3/5页)
候,大约还有几年寿元,不会骤然亡国。 现今的大明刑部,一清如水自然谈不上,冤假错案也一定有,但肌体虽有溃坏,内里尚且还好,趁着这个时候,改良涮新,正合其时。 按察司已经改为提刑司,直接归刑部所管,而且,除了分省以方便派员之外,省之下没有府县,以防地方官员以权压人,各省、路派出提刑司使,品级是从三品到最低等的九品都有,刑案一接,直接就是提刑司过问审结,以后的地方官员,除了提刑司提请帮忙合作,就不需要再过问刑案之事了。 这么一改,地方官员,除了少数贪酷的之外,无不是以手加额,大感庆幸。 地方之事,不外就是这几件:教化、农桑、钱谷、刑名。 其中教化这事,要地方官以身作则,或是看运气。出几个节妇,或是出个有名的读书人,或是诗文好,或是德行好,又或有几个坚不改嫁的寡妇,那就是地方官的教化之功了。 除了少数有名的大臣,恐怕所有的官员在这方面的成就都是侥幸,有则有,没有,也是没有办法。 至于境内出了雷击,或是出了忤逆案,那么地方官就只能自认倒霉,等着摘印下台就是了。 农桑其实也只是敷衍,一个地方,田土有限,水利工程有高有低,有没有水,有没有肥,在地方官看来是一定的,所以根本没有人费心出力。 只有钱谷和刑名,才是真正看地方官能耐的。一个地方,收入就是那么多,有法子的,总能收齐或是最少收八九成,要是庸懦无能者,被地方大户吃的死死的,大户们不交,小民们也跟风,下头再拿不起来……这样的地方官非去职不可。 朝廷是要钱粮的,一个地方官教化农桑再强,收不上钱粮来,也是白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