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_第一百七十三章 乡校(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乡校(1) (第2/4页)

方朔曾说:臣朔少失父母,长养于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这句自白,向后人揭露了汉代启蒙教育的一些端倪。

    但真正让后人得以窥探汉代基层小学教育真貌的,还是东汉初年成书的《四月时令》。

    在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两汉之间乡村基础教育的现实。

    而以张越从原主得到的记忆来看,此时的乡学,每年分为两个阶段授学。

    第一个阶段就是冬天,农闲之时,六岁到十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去乡学学习识字和基础计数。

    识字启蒙用《仓颉篇》,计数则以《算术书》作为教本。

    谁都可以去听讲,谁都可以去学。

    只是,要自带干粮。

    第二个阶段则是十二三岁到十四五岁的成童们接受的基本教育。

    教授他们《尚书》《孝经》以及《诗经》《春秋》的一些基础内容。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平民子弟有这个上进心,知道要去乡学接受教育。

    即便那个孩子愿意,家长也不一定同意。

    因为每一个劳动力,都是宝贵的。

    况且,乡学教育,只是提供基础教育,进行扫盲运动。

    哪怕学的再厉害,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但,普通百姓哪里有这个资本?

    所以,一般情况下,得利的都是地主士绅阶级。

    以原主的记忆来看,最开始原主去乡学进学时,有小伙伴几十个。

    但能坚持到成童阶段,依然去听讲的,就只剩下聊聊几个了。

    不过,这种基础的教育和启蒙教育的作用非常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