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攻击机 (第18/41页)
般都划分为攻击机的范畴,只是当时“俯冲轰炸机”的称呼一直延续下来而已。 然而,俯冲轰炸机的生命几乎都集中在二战战场上,从1939年到1945年就完成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 如上文所述,二战期间的水平轰炸机瞄准能力有限,而且炸弹很容易受风力影响而偏离预定轨迹,难以有效配合部队对桥梁、碉堡等精确目标的突击行动,而这些小目标往往却是决定地面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因此,俯冲轰炸机的投弹精度优势体现出来,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俯冲轰炸机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俯冲对机身和机翼强度要求较高,结构重量明显高于其他飞机,而且俯冲轰炸机飞行轨迹相对固定,非常容易计算出来,熟悉了之后便成为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的“活靶子”。随着航空工业和对地攻击武器的发展,强击机、战斗轰炸机逐渐也具备了俯冲轰炸的功能,航炮、火箭弹等提升了对地面点状目标的攻击精度,俯冲轰炸机的优势逐渐丧失,这在德国的屡次战场失势中得以充分体现。二战后期,俯冲轰炸几乎只在海战中发挥作用。 二战后,精确制导武器闪亮登场,代替了粗犷的炸弹执行精确打击任务,俯冲轰炸机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而一去不返了。 3.6 “鹞”式奇迹:脱离跑道束缚的战机 “鹞”是世界上首个具有实战价值的固定翼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它可以像直升机那样在不大的平地上起飞,也可以在空中悬停、原地转弯,甚至倒退。这种概念虽然没有成为当今战机的主流,但其实现的技术奇迹却是航空工作者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真实写照。 垂直起降与空中悬停 在二战中,各国都在可能的条件下对敌方机场展开了大规模轰炸,密布的弹坑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