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52 章 张天如出头了! (第2/8页)
来填充版面。不过是一两个月的光景,两京便发了几十期报纸,而其中许多文章都在攻讦《买活周报》以及《政治与社会》上的奇谈怪论,这种对于买活军的攻击欲,甚至胜过了西林党对于阉党的痛恨。 ——或者也是因为这几年来,朝政实在是复杂严峻到了连西林党都没有自信处置的地步,总之,现在的小报还是呈现出让朝廷舒心的态势:居然没有怎么议论朝政,而是集中火力驳斥谢六姐的歪理邪说,大有朝野一心,抵御外敌的味道。这也可见得买活军是多不得人心了,甚至就连已辞官归乡的诸多大儒,都一反平日的低调,纷纷往金陵报纸投稿,各抒己见,从各个角度攻讦所谓的剥削论。 当然,在武叔卿来看,此事还反应了一个令人心惊的事实,那便是买活军的学说流传之广,是远超他所预料的,且不说现在天下人都在争购的《买活周报》合订本了,便连《政治与社会》,认真研读过的学子也有许多,虽然如今呈现的态度,似乎是普遍的反感,但其实,天下读书人何其之多?总有些人会被笼络了过去,以买活军那处繁花似锦的态势,或许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呢。 文坛之上,素来是众说纷纭,如此众口一词驳斥一家的场面,是难以见到的,按宋一衷说起,两京的报纸,各有侧重,如京城的报纸,多是御史投稿,便有官气,何谓官气?那便是在细处做文章,譬如有文章大骂谢六姐抹黑三代之治:三代之语,始于春秋,见于《史记》,那都是先贤遗珠,字字掷地有声,哪里是你谢六姐随便说几句话便可否决的?若说你有凭证还好,你什么凭证都没有,《尚书》古文、今文之争,尚且还有典籍佐证,你谢六姐是打算就靠几句话,便把三代定为所谓的奴隶社会,存在着普遍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