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72 章 一门生意的崛起 (第5/8页)
看出好处,专门钻研报纸上的公告文章,又去衙门里咨询钻营,把做生意的方方面面都打听得周到,譬如这商标申请,买活军固然也颁布了规矩,但那是一本册子,谁有闲心一字一句去看明白?霍大郎却是从规矩,到衙门里的手续,都跑得很熟,很多大商家带了上乘货物来出售,也想要申请个商标来凑热闹,便请他带人去办事,且不说结识的人脉,便是打赏也少不了的。不过这样的生意并非随时都有,平日无事,他还是照旧为铺子跑腿帮忙。 要说这一年来,赚了到底多少钱,这个自然是不好问也不好说的,但只看金花大姐脸上的笑容,还有她身上那笔挺笔正的穿着:簇新的棉袄,是买活军这里最时新上等的挺括料子,外头的罩衫也是让外来户非常羡慕的橙色‘仙衣’,经过裁剪,非常合体。短发上别的是银发箍——按徐金花介绍,本地的金铺也是绞尽脑汁,把簪环都卖给外头,现在一门心思地做这种发箍,光顾的人还不少呢。 这发箍把碎发都压住了,更显得金花大姐一张脸素净清秀,皮肤虽然微黑,但肤质并不粗糙,再加上她谈笑风生,风度利落,一看便知道日子过得顺心。又听她自言,到临城县还不足一年,便赚了一间门面,又买了地来,盖了相连的三座水泥院子,便可见其中的赚头了。郝太太也不由咋舌,徐金花便对她道,“大姐,要说我的本事,若在从前,也不过就是勉强支持一间海货铺子,要说别的,倒也没有,为何来云县一年,便脱胎换骨了呢?” “一来,自然是离婚了,脱开了那个丧门星,从此便走时运了。二来,在我自个说,还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如今的云县,钱是扔在地上,你随便拣!有运气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