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49节 (第5/7页)
不过要想安南的学子在科举上真能有所成就,还是需得朝廷派遣学识更好的专职人员来统管县学教育。 数日后,府城刺史府,唐刺史便收到了安南今年要呈报给朝廷的文书。 因着教材一事,安南县学近日在府城这边的名声也不小。甚至城内一些有名望的人,为此还求到了唐刺史面前来。 他们是想让唐刺史去寻韩彻,让他把所有教材都扩印一份送至府城来。 “我以为此事不妥,那位韩状元郎若是真有此意,他必定早就送来一份。既未曾送来,便是心中不愿。” “再者,韩大人也并未阻止外地学子进入县学藏书室研读誊抄。既是潜心向学,难不成连这点小苦头也不能吃?” 心腹私下便这般对唐刺史言道。 朝廷对石桥修建一事也是大为赞赏,唐刺史更是接连得上司的夸赞。别看这主意是韩彻出的,可唐刺史作为韩彻的直系上司,辖下各县城的政绩好坏,也是跟他息息相关的。 心腹对唐刺史离开裕州,升调回京城的心思动得越来越厉害。此时他又怎么肯让唐刺史因这事,去得罪韩彻。 “你说的在理。”唐刺史点头道。 作为一州主官,唐刺史当然很重视整个府城的教育。这么做,他也并非畏惧韩彻。而就像心腹刚才所言,没必要也不值当。 教材只是来得不那么容易,又并非得不到。 这么商量一番后,再有人寻来,唐刺史都想法子避开。实在避不开,他便婉拒。 裕州内,官职又以唐刺史最大。其他人便是再有权势和本领,也犯不着为这事去行逼迫唐刺史。 因此这事就这般过了,唐刺史连派人去寻韩彻都没有。 这次看完安南呈交上来的文书,唐刺史便把它们连同府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