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_第一二四章李秀宁威服三军的秘诀(一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四章李秀宁威服三军的秘诀(一更) (第3/6页)

再是钢铁的唯一品种,像高锰钢、铬钢(抗氧化,不过不是后世的那种传统的不绣钢,黑钢的一种)还有铜钢等合金钢开始出现。

    其次是新式农具的使用,提高的耕作效率,综短了耕作时间。至少长安周边的百姓,发现使用新式农具可以省力,省时,他们闲暇的时侯,可以去工坊,打散工,或是干些零活,挣钱补贴家用。

    效率高,加上没钱可以利用田产向大唐通利钱庄贷款,所以仅这些农具一项,就让清林里已经连续三次扩建,募集的工匠人数也翻了一翻。不过,这些农具,陈应并没有采取暴利,一整套下来,除了应纳的税以外,陈应只是略赚一些。

    当然,还有一个变化是更潜意识的。羽绒的使用,让百姓意识到养殖家禽可以获得收益,随着大量鸭子、鹅的养殖开来,百姓们的饭桌上的rou食开始增加,从原来的一年难得吃上一次rou,现在渐渐多了起来。

    最不可思议的是,大唐的养殖业进入畸形的发展。鸭子毛贵而rou贱,百姓可以把毛掉,留下鸭子吃rou。

    rou食的摄入,又让百姓对于粮食的消耗大量减少。明明可以吃上三大碗饭才会饱的人,现在多了油水,一碗饭都撑得翻白眼了。

    当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汉人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不如胡人强悍。但是这主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慢慢的大唐人脸上渐渐不见菜色,变得更加健康。

    真正的暴利,还是停留在钱庄与马车作坊方面。

    由于暴雪突降,然而清林里方圆七千余亩的居住区域内,几乎看不到倒塌的房屋,到处都是忙着清理积雪的人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