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三章最信不过的就是巧合 (第4/6页)
里的载客马车,只需要花费三个大钱,就可以坐着马车,从长安抵达清林里。 按照现在的速度,最多七个时辰,也就大半天的功夫,就可以抵达龟兹,平均下来,时速可以达到三十多公里,如果刨除停靠的时间,时速已经超过四十五公里,而且能耗大降,已经具备了商业运营的可能。 陈应默默计算了一下,虽然说蒸汽机火车运输的时候,耗水非常多,不过水是不要钱的,所付出的成本,仅仅是车站以及养路费用,煤炭在安西也仅仅比土稍贵一些。 每二十里,需要耗费六千斤水,以及大约一千斤煤炭。按照耗费的资源加上人工成本,以火车损耗,相当于每里九贯。 像陈应这样从疏勒跑到龟兹,大约需要花费八千多贯。如果运输粮食每石粮食加要运费高达一贯两千五百钱。 运输粮食去关中,事实上是不赚钱的。 当然,奢侈器或其他物资,还有赚头的。 陈应指着这个火车道:“我们这次从疏勒到龟兹,用时不超过七个时辰,花费大约八千贯!” “八千贯?”李秀宁的思路更加漂。 她计算的是运输人员,一列火车可以装载一个旅,一列火车可以挂载十七个火车厢,那就是足足十七个旅。一千七百余人,平均每个人不到五贯钱。 如果使用原本的速度,九百里需要精兵走十天甚至半个月,如果是骑兵那也需要两到三天,关键是人吃马爵,也需要不少钱。 花五六万贯将一万大军一天之内,运到千里之外,怎么算也不能算贵! 现在陈应想成为大唐的铁老大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毕竟,后世的铁老大是相当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