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鼻子要受罪(一更) (第4/5页)
由于地力的关系,关中二十五万倾田地中,每年将有三分之一的田地休耕,如果有化肥,那么就相当于多出八万倾良田。相当于八百万亩。 仅仅关中一地,就可以养活整个天下。 说出来也非常可笑,根据后世西北农业大学统计的数字,仅关中平原的粮食产量,大约在九百六十万吨,其中如果算上唐代一年一季,那么这个数字将会是四百七十三万吨,一吨相当十六石七斗,那么相当于七千五百万石,超出唐朝全国粮食产量。 一旦关中的粮食可以自给,那么李唐在关中的地位将无法动摇,而不是像历史上最高峰值,要运输七百余万石粮食进入关中。 包括李渊在内,所在大臣都把目光期望的目光望向陈应:“磷肥如何制造?” “磷肥……”陈应自然不会工业制造磷肥,不过陈应在后世上学的时候,却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制造磷肥,没有办法,陈应高中的化学老师,是开封化肥厂一个返聘的高级工程师,没事的时候,就教陈应他们这些学生,使用化学室的设备,捣鼓化肥。 湿法磷肥的制作流程很简单,无非就是粉碎矿石、配酸、将硫酸和矿粉放入酸池反应分解,最后烘干,就成了,具体细节陈应不是很懂,但是大致的流程还是知道的。他没有那个条件做出符合现代标准的酸池,只好用缸来代替了,费事是费事了点,在没有现代工业基础的唐代,也只能这样做啦。 于是,陈应本着说得再好不如做好,就带着李渊、陈叔达、萧时文、裴寂、李建成等一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