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41节 (第2/7页)

策的认识。

    因为贾谊和班固其实都是正确的,关键在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汉文帝时期,国家大乱刚定,休养生息,国力尚还颓弱,就需要和匈奴缓和关系,哪怕忍辱负重,也要争取时间。班固则处在东汉初年,匈奴早已四分五裂,汉军横扫漠北,自然不用讲什么妥协。

    问题就是在考察,这些学礼教纲常长大,先论立场,后论对错,以及主流价值观“外圣内王”的朝贡外交熏陶下的士子,能不能体会到背后,国家实力、利益对于外交政策变化的影响。

    外交政策要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形势变化。

    很显然,大部分人都没有领悟到这一层。

    虽然支持两种观点的人都有,但都流于表面,站贾谊这边的,自然是“外圣内王”,蛮夷不服王化,那就修文德以服之嘛。

    而站班固那边的,自然是汉匈世仇,前有白登之耻,若如此屈膝求和,何以士大夫气节自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看似激进,但本质上也没有超脱以道德伦理先于实际问题的理学观点,没有从国家利益得失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毛奇龄这才打起精神,觉得颇有些意思。

    以往的会试也会考策论,但大部分都是中规中矩,对于四书一些问题的延伸罢了,而且题目也都是符合宋明理学价值观的老生常谈。

    可这次却显得离经叛道起来,颇合毛奇龄胃口。

    第五日,最后一科,明算。

    如果说策论好歹还能让人写几句,那么这明算科就实在难为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