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0节 (第2/9页)
无私,处理了不少违法士绅,颇有廉名,朱由榔更为欣赏,打算锻炼几年后,可提拔为一方干臣或朝中御史,日后若是入阁成为一代宰执名臣,倒也算是段佳话了。 除此之外,就只有刘伯温之后,诚意伯刘孔昭,在南京失陷后,逃亡浙东,与朱以海、张名振他们联合抗清,被提拔在军中任职副将,不必赘述。 第8章 抄家(下) 不过朱国弼等人倒也不必沮丧,因为马上又有人来陪他们了。 不仅只是勋贵,某些“气节骨鲠”朱由榔也没理由放过,卖主献城这种事,即使放在他们文人的价值观里面,也是该自裁谢罪的,当然,这些人恐怕是没这个勇气。 只可惜,带头投降的内阁学士王铎早在明军东征之前,就非常果断的跑到北京去了,还被多尔衮任命为礼部汉尚书兼宏文院学士,编修所谓“明史”。 剩下的如弘光朝礼部侍郎梁云构,同样在北京当上了户部侍郎兼右都御史,原兵部侍郎李绰北上任职工部侍郎。 要说文化人还是聪明,早在朱由榔桂北之战后,原本那些于多铎南下之时,“立有功勋”的文官,大多已经找了各种关系,跑路北方了。 相较而言,反而是钱谦益这类人比较尴尬,一方面,当初南京投降之时,身为礼部尚书的钱谦益的确是带头了,但另一方面,降清之后,钱谦益又没有人家王铎、梁云构之流“识相”,在北京干了不到半年就辞职归乡。 这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了,钱谦益一回南京就被洪承畴派人监视,后来还和浙东方面的朱以海政权不清不楚,被牵连入狱,又关了一年大牢才归往江南。 朱由榔对于钱谦益其实谈不上什么愤恨,毫无疑问,对方的确是贪生怕死,可谁又不贪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