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4节 (第2/6页)

许多技术人员,比如负责修理甲胄、军械的铁匠,打造攻城器械的木匠,甚至还有会配制火药,锻造火器的工人等等。

    所以这些八旗余部的到来,对于准噶尔而言,绝不只是多了一支劲旅而已。

    同时也带来了一次技术升级

    纵观历史,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大概经历过三次技术文明扩散带来的军事革新。

    春秋战国到秦末,向外扩散的青铜冶炼技术,缔造了匈奴王国的威势。

    汉末至两晋南北朝,冶铁技术也向外扩散,以及马镫、马具的革新,也令游牧民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末五代随着藩镇体系的兴起和解体,又令许多边缘藩镇和游牧民族结合,得到先进军事制度乃至于政治体系的辽、夏等国甚至完成了自身的封建化,而摆脱了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

    不得不承认,满清在皇太极建制以后,这个时代的亚洲地区,其军事技术的先进性,是仅次于大明的。

    而准噶尔,也绝非是漠南、漠北蒙古那种单纯的游牧部落

    在前代台吉和多和沁,与沙俄十几年的博弈乃至冲突中,准噶尔对于火器技术并不陌生。

    这个时代,沙俄扩张的魔爪,虽然还没有伸向远东地区,但已经触及到了中亚,距离后世的新疆和外西北地区,不过一步之遥。

    沙俄对于西域的野心,已经初见端倪

    早在几十年前,沙皇俄国自1581年越过乌拉尔山东进,迅速占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并溯河而上,染指我黑龙江流域、喀尔喀蒙古及卫拉特蒙古地区。

    这也是后世乾隆为什么一定要和准噶尔,以及大小和卓死磕的重要原因。

    因为两者刚好夹在中国和沙俄边缘地带,一旦为对方控制,后果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