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24节 (第5/6页)
他担任大都督同知后,朱由榔也是三令五申,严令军中总兵以上将领,尽可能不要参与一线搏杀,否则白白折损,就太可惜了。 尤其是李定国自十岁起,就跟随张献忠转战,每战必当先,不畏矢石,凡十余年。 当年张献忠率军转战湖广时,年仅十七岁的李定国,只率二十轻骑,趁左良玉乱兵撤退之际,夜袭襄阳城,一鼓而定,威震天下。 也曾于万军当中,阵斩豪格麾下勇将。 如此看来,其人在军山湖前,以三千精骑,破军阵,挫敌锋,救驾润陂,追亡逐北,倒也不算多离谱。 经过七八年的交锋,清军对于朱由榔麾下将帅,也多有了解。 而无论明清双方,还是朝廷、民间,若说要举出一个明军第一人 那李定国的地位毫无疑问居于翘楚。 身旁前来汇报的,乃是总理军中行军事宜的光复左军都督佥事,李来亨。 按道理来说,此时光复左军的指挥官,应当是都督刘文秀,不过既然身为整个东路军总指挥的李定国在这里,自然就是以他为主了,毕竟后军距离这边,隔了一个黄河,所以只是定期向李定国上报情况,并在一些大的决策上请示而已。 都督刘文秀,正领了先锋三个师,前往吕梁山前线。 故而留下李定国坐镇中军,李来亨佐理军务。 李来亨是李过的义子,本来属于前军一系,从教导师总兵位置上卸任后,先在枢密院当了一年都承旨,而后调到左军当佥事,其中也有缓和两军的意思。 好在李定国对这方面并没有什么意见,从历史上就能发现,李定国其实并非那种野心勃勃之辈,甚至不客气的说,其人在政治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