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1节 (第3/7页)
突入两侧方阵六十步内,明军火铳开始轮射,不断有骑兵落马,而后被身后轰鸣的马蹄踏成rou泥。 进入三十步内,关宁骑兵用骑弓的不多,许多骑士竟是掏出鞍下火铳,与明军对射。 “砰砰砰” 待双方都快能看见对方脸面时,那些着甲骑兵和战阵厮杀的步卒一样,点燃三眼铳,在将佐勒令下,集中向明军阵型薄弱处射击。 同时,明军火铳也刚好发射最后一波齐射 刺鼻的硝烟笼罩四野,还未弥散之时,一阵人喊马嘶,犹如洪水般的重骑兵已经冲杀而入! 第43章 冷水 历史上的所谓“关宁铁骑”,其实相当部分都是蒙古人,崇祯元年前后,大约有十余万蒙古部落民归附明廷,被安置在锦州附近,辽东、蓟镇军将就在其中征募精壮作为家丁骑兵,尤其是锦州总兵祖大寿,直接把蒙古兵丁整编为降夷左、右两营。 这些辽东将门的蒙古家丁,成为了关宁骑兵的雏形。 所以说,和许多人印象中不同,关宁骑兵并非是一支像大同、宣府那种朝廷专门组建骑兵队列,而是从一开始就有很浓烈的“私兵”色彩。袁崇焕之后,给予了辽东将门私兵们以正式编制,这支武装才逐渐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关于关宁骑兵的来源有两种说法,清修《明史》认为是孙承宗提出,袁崇焕训练,私修《明季北略》、《国榷》认为是祖、吴辽东将门私军,个人倾向于后者。) 但纵使如此,事实上所谓“关宁铁骑”的数量并不多,最多时也没有破万,松锦战役之后,规模也就是四五千左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