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88节 (第1/6页)
热兰遮堡复原图 “通通……” 热兰遮城上,几个了望台和堡垒上部署的火炮开始试探性射击 热兰遮城可以分为上下三层,其中第三层、第二层是一个标准的欧式棱堡。 第一层则是为了扩大面积,将侧面土地囊括在内的半月堡 但也普遍比城外土地高出两丈左右 除此之外,地下按照欧洲人的建筑习惯,还凿了地下室 为了居高临下,棱堡之下,在建造之前,便已经耗费大量人工(当然是土着的人工),夯实了高高的地基土台。 所以整个建筑,在地平面上,竟是高出十丈有余,大约后世的十层楼 荷兰人的红夷大炮,主要设立在棱堡之上 居高临下向外围射击 刘国轩站在距离热兰遮北门数里之外的高地,远眺全局 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玩意也太夸张了 不同于大明内陆城池那种矩形设计,眼前的城堡,更类似于一个捏扁的正方形,四个棱角直直伸出主体,用于和其他棱角构成交叉火力。 文艺复兴以后,随着数学、几何学加入了建筑工程 于是乎,人类在传统城池攻防的最后一种防御体系,棱堡,便诞生了。 因为热兰遮城的历史实在是太短了,天启年间才开始兴建,几年前才正式完工,而且荷兰人一开始就是奔着军事碉堡的目标建的。 整个热兰遮的堡垒之上,一共部署了大炮四十门 从光烈初年,明军将炮兵独立编制为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