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8节 (第3/6页)
用双方之间的单方面贸易优势,进行垄断。 当然,早在姜镶起义以后,多年战乱中,晋商集团被削弱得比较严重。 而其中几家比较庞大的,如范氏,眼下还在明廷查抄之列,已经被缉捕封存。 不同于后世某些段子里动不动就是晋商富可敌国,恍若背后**oss的人设。 明军从中并未查抄出多少真金白银来 也不奇怪,也许天启、崇祯之际,这些人的确富可敌国,但后来天下大乱,打到山西的李自成会管这个?怎么可能会绕过顺军拷饷政策。 至于多尔衮入关秉政以后,江南失陷,财政失血,清廷也不大可能留着晋商这块肥rou不动。 早就被搬空了。 当然,晋商集团虽然在清军入关之前,多次充当满清控制关外贸易和销赃的白手套,但事实上,人家的生意都是来者不拒。 以“中开法”给明军筹粮,李自成来了又成为拷饷对象,走私铁器给蒙古,啥能赚钱就干啥。 只是在崇祯年间,最赚钱的行当莫过于走私铁器给后金而已 但归根到底,以商人集团却能够稳固站在明清双方之间,恐怕还真不是几个商人能做到的,这些生意里面,当年天启、崇祯,上到京师朝堂滚滚诸公,下到边军十数万军将,又有几人逃得了干系? 一个公平的商贸秩序,对于蒙古诸部而言,也十分重要,毕竟内地的许多商品,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必需的消耗品。 可以说过去近百年间的双方摩擦,十有**都是因为边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