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8节 (第6/7页)
西方殖民者,不惜万里迢迢,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赌上所有,图得不就是几十上百倍的暴利吗? 就在光烈九年广州那边三方协议敲定以后,当年年末,荷兰人就把大明船只在台湾停泊的税收,提高了一倍。 但这除了能恶心恶心人,显然没啥大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仅仅一年以后,越来越多的荷兰商人,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抗议。 贸易下滑,对于已经踏入资本经济时代的荷兰而言,影响极大。 光烈十年,也就是1656年,当消息终于漂洋过海,传到阿姆斯特丹,荷兰东印度公司股价顿时暴跌近四分之一。 此时的荷兰,已经是世界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了。 对于这个本土只有大明两个府上下的海洋大国而言,海外殖民地与贸易线路,便是他们的生命。 暴怒之中的荷兰议会迅速通过决议,要求撤换东印度公司总督范德林,好在范德林之前和几位阿姆斯特丹的议员关系不错,才勉强保下。 但上面被骂,下边的人肯定也不好过。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制度比较奇怪,除了一个最高的总督(事实上更类似于总经理)以外,在各个重要殖民地,还设立有殖民地总督。 于是乎,台湾总督遭了殃,被作为替罪羊给踹了下去。 原巴达维亚(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总部驻地)高级商务,日本出岛商馆馆长,揆一·费里德里克,走马上任,成为荷兰占领台湾后的第十二任行政长官。 这位主可不是普通人,但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