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6节 (第2/7页)
大族时,于五世以外,非嫡系出身的普通成员,只要没有参与宗族事务,便不在范围之内。 甚至,大部分平时备受压迫的庶出、旁支子弟,还会因此而得到分配田产。 以孔氏为例,在山东巡抚、布政使司衙门的协助下,刑部官员丈量清楚曲阜孔府全部土地所有。 相较于那些浮财,土地才是孔府的根本,初步统计出来的数字,令众人咂舌,曲阜县,皇册在记全部田土,不过一百一十五万亩,孔府一家就独占五十四万亩,将近一半。 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明中期以后,隐田、假田成风,根据走访调查,和审讯得知,除了这些明面登记的土地外孔氏至少还有将近二十万亩隐匿田土,有的挂在其他人头上,有的干脆自万历以来,就没有登记过。 为了清点这些财产,刑部、大理寺、巡抚、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五个衙门合作,十多名官员,带着近百吏员,花了十余日,才勉强清点出一个大概。 其中,亦不乏孔府在过去百年内,于地方上种种劣迹证据。 至于这么多土地是怎么来的?孔氏和许多豪绅地主一样,通过灾年释放高利贷,再借用官府关系,强行逼债,而后吞并土地。 仅崇祯二年山东大旱后,就一次吞入土地近四万亩。 相较于一般的南方豪族,孔氏在曲阜地方的威势更厉害。 自唐晚期,唐懿宗下旨让孔家第40代孙孔续为曲阜县县令以来,直至后世的乾隆时期,上千年间,曲阜一地的县令、知县一职,都是由孔家世袭罔替。 一般而言,孔家嫡长子担任衍圣公,另一人便出任曲阜知县,以至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