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0节 (第5/7页)
安置流民,解散义军,都是一项项繁杂的任务。 刚刚在北京安顿下来的中枢,立即高速运转起来,一条条公文,就近从这里发往北方诸省。 一批官员被临时调用、升迁 当然,考虑到南北平衡问题,中枢认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也当在北方各省临时提拔任用一批本地士子,参与政权重建。 朱由榔当然表示认可,仿照当年两广旧例,凡过去在天启、崇祯等朝具有秀才以上功名的,或是地方上,对抗清有贡献的,各地督抚组织考核,优秀的一批直接选入北京,由朱由榔亲自考核后(事实上是宰相们考核),赐予功名任用。 这当然是临时制度,以后还是要走科举正途,但眼下北方各省一片混乱荒芜,也只能如此了。 于是乎,各地督抚的任务愈加沉重。 当然,此时被调到北方诸省主持工作的,也都是朝中干将。 如当初洋务院出身的李新任山东巡抚,原来作为朱由榔最早的从龙功臣,隆武时担任永州知府,后来在光烈朝担任吏部侍郎的晏日曙,调任了北直巡抚。 礼部尚书朱天麟,挂右都御史衔,调任河南兼河道总督,算是对遭难最重的河南,以及河道工作的重视。 但当各地选调的新进士子,抵达顺天府时,朱由榔本人却已经不在京师城中了。 其人却是往东,去了山海关,盖因刚刚传来的消息,盛京,终于被明军拿下了。 至此,曾经困扰大明数十年的辽东问题,不复存在。 事实上,朱由榔之所以跑出来,一方面是闲不住,另一方面,也的确有些事情,要他这个天子来做。 此行主要是为了安顿东北地区的布置,另外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