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0节 (第3/7页)

不少打压士绅、平衡文武的政策,但整个光烈朝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反而大大提高了。

    尤其是对于秀才、童生等底层读书人而言,原本只不过是人厌狗嫌的穷措大,除了读书科举外,撑死就给哪家地主教教私塾,或是给别人当账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朱由榔的一系列政策下来,读书人可以去吏部、市舶司应聘为官吏,也可以去皇家小学应聘为有品级、俸禄的教师,如果年纪尚轻,还能去兵学苑当学员,走武官入仕。

    再加上海贸和商业的繁荣,大量新兴的商业行社们,也需要聘用不少读书人作为账房、掌柜。

    结果就是,现在整个大明,只要是读书人,基本都能找到一份体面工作,乃至于民间行社为了聘用人员,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才能和官府抢人。

    乡间一般私塾,都已经开始缺先生了。

    顾炎武也颇为重视杭州府各县小学的建设,虽说整个政策主要是由皇室出资,但实际执行上,由于教育普及水平直接和政绩挂钩,地方官员想发设法也会给学校弄点优厚政策。

    比如杭州府,就有入学补贴政策,凡入学学生增加一人,府衙会给学校每年七钱银子的补贴。

    一年下来,全府八所学堂就是两千多两白银。

    顾炎武即使是在新政派官员中,也算是比较激进的一类。

    在朱由榔普及教育所激起的大讨论中,顾炎武一向主张,不只是应当建立县一级学堂,而且要强制全国适龄儿童入学,如果逃避教育的,应当处以罚金。

    支持这一想法的还有王夫之、连城璧,以及黄宗羲等人,但最后上面并未采纳,倒不是有什么不好,而是此时财政不允许。

    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