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5节 (第3/6页)
张同敞在炉边暖了暖手,朱由榔这才搁下笔,问道 “别山,我看之前说的那个银行,你已经在准备啦?” 之前,朱由榔有跟张同敞提到过现代银行制度,但毕竟朱由榔自己也不是啥专业人士,说不太真切。 好在,这年头不是没懂的人,因为此时已经有银行了。 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在已经建立好几十年了。 自从市舶司开海以后,朱由榔就专门让礼部组织人手,着手翻译许多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经济、技术资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固步自封,那是取死之道。 后来,又有了郑芝龙这个“西洋通”。 现在的郑芝龙,可谓焕发出了第二春,先后在兵学苑任教,参与了筹备海军学院,而后又在枢密院海军署挂了个承旨参军的高级参谋头衔。 后面又参与组织翻译荷兰的相关文献资料,成了礼部下辖通译局的高级顾问,都快不够他一个人忙活了。 反正这厮也没啥事做,闲着也是闲着,趁还没老,赶紧发挥余热才是。 张同敞就是阅读参考了大量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的相关建构资料。 其中对他也造成了不小启发。 现代银行,和过去的钱庄,看似是类似机构,事实上大不相同。 准确来说,钱庄只能看做是银行的雏形,确切的说,只有清朝晚期的一些晋商、徽商的钱庄,具有部分银行性质。 银行的金融职能更大,对于融资、集资的功能更强大,而且国家银行,还能具有调控全国货币政策的作用。 于是乎,张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