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0节 (第5/7页)
是让他跑到大同城外耀武扬威。 当初王愬的例子,让明军将帅们发现了一个清军的弱势。 就是清军兵力不少,但能用于机动的精锐,相反却很少。 不同于明军,光复诸军虽然战斗力各有参差,但基本没有差距过大,而清军方面,八旗和绿营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也就是说,只要能突入到没有八旗驻防的腹地,明军基本上都是有战力上的绝对优势。 用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我对付不了鬼子,还对付不了伪军吗? 例如王愬,之所以能在北直、天津腹地搅风搅雨,便是因为所到之处,大部分都只是绿营散勇罢了,哪里是这些如狼似虎的明骑对手? 这是作为关外部落入主中原,最大的问题之一。 所以,姜瑄认为,可以让王辅臣直接突入到大同、太原府腹地,让清军疲于奔命,同时策应当地的民间抗清武装,分散清军兵力,以达到破局情势。 之前按照文安之的规划,西路战场,能维持战线,牵制正白旗,就算是合格;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渡河开拓部分阵地,以求未来攻略山西的过程中,能有前进基地,拖到中、东两路军主力北上席卷中原,便是出色了。 而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在两路主力北上渡河之前,就独立光复山西。 这个挑战实在不小,但西路军上下还是想试一试,这次王辅臣的突袭,就是一次机会。 ------------------------------------- 大同镇以北,大约百里左右的长城段,就设有九个堡垒,正白旗兵力实在有限,只能在每个堡垒留下五百绿营兵驻守,并设五个佐领,负责监督,并以骑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