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77节 (第5/8页)

,北直隶的收成也不甚理想,倒是从天启年间以来,久经摧残的河南地区,迎来了多年不错的一次丰收。

    陈举、刘国轩率军进驻辽东半岛西侧后,逐渐与清军形成对峙。

    双方在辽阳、本溪一带多次交手,由于清军在盛京数次加强力量,光复海军人数并不多,主要就是陈举、刘国轩这七千步军主力,想要吃下盛京也不现实。

    所以两军便在从辽阳到本溪的宽大战线上反复拉锯。

    都依凭辽东地区数量繁多的堡垒作为据点,然后派遣小队精锐进入敌后搞破坏,今天你偷我一个堡,明天我拔你一个寨的。

    陈贞慧作为理藩院专使,在朝鲜安顿下来,负责沟通朝鲜方面支持辽东的后勤补给。

    李淏还是颇为积极的,不仅只是提供了大量粮草,每月都向复州方向用水军转运数千石辎重,还动员起近万朝鲜官军,开始沿鸭绿江进发,胁迫满清侧后。

    除此之外,明军在辽东地区,也开始自行重建行政架构。

    海军步师录事参军冒襄,被内阁任命为按察副使、辽东兵备道,由于此时辽东情势复杂,所以不置行政单位,而是用兵备道代行府县政务。

    冒襄一转身,就变成了辽东地区的民政和后勤主官,负责征集粮草和供应后勤。

    从复州到辽阳,被粗略划分成了四个县,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二十万,不过好在辽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存粮倒是不少,之前清理各地满洲贵族农庄的时候,就已经筹集到了近四万石粮草,够明军吃上四五个月了。

    郑成功的部队在辽东站稳脚跟后,海军都督同知郑鸿逵所率领的第二批补给船队也出发了,随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