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8节 (第6/7页)

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崇教化的传统,的确如此,但教化和教育是两码事。

    儒家所谓的“教化”,更多是强调道德秩序,强调伦理关系的巩固,和后世的公民教育是两码事。

    恰恰相反,自董仲舒以后,儒法合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识字,都可以入学,在封建帝王们眼里,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而朱由榔想做的,却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情。

    但大家也不算太惊讶,因为自光烈朝以来,非同以往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归根到底,时代已经变了,朱由榔的政权不是从谁手里继承来的,而是自己打出来的。

    什么狗屁宗法、祖训,很重要吗?

    朱由榔打算先在几个省份建立一批学校,试点一下,反正都是皇室出资,内阁和大臣们也无所谓。

    第一批五百所小学,主要集中在浙直和江西,教室、学舍都是现成的,之前不是抄了这么多家,没收了这么多地主大院,留着干啥?直接改改,作为各县小学堂的教室!

    朱由榔让户部计算了一下,满打满算,初步投资四十万两,而后每年耗费二十五万两即可。

    皇室每年从商税抽成以及海务公司的收入,大约在两百四十万两左右,完全负担得起。

    等这一批五百所学堂稳定入学后,朱由榔就会继续扩张,直到让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小学堂为止。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教材的编写。

    很显然,朱由榔想趁机和科举改革一起进行,借此推广新学。

    他都想好了,可以规定,凡是小学合格毕业的学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