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86节 (第3/5页)
的新兵炮手们,一开始还有些紧张,但很快进入了状态,如之前千百次训练中培养的肌rou记忆一样,飞速装填弹药,调整炮位,而后继续射击。 值得一提有意思的是,明军炮手明明实战经验还要稍弱一些,但射击装填速度反而还要比对面的荷兰人略强。 这得益于一个宋应星在参与设计战船时的小发明 当宋老先生拿到按照海军之前郑氏遗留的夹板船1:10模型钻研后,就发现一个问题。 便是夹板船的火炮密度虽然比过去要强,但装填起来却颇为麻烦 因为此时的火炮,是固定在炮位上的,而且炮口伸出船外,一旦射击之后,巨大的后坐力倾泻在船体上,装填时还要重新将火炮退出战斗,拉回船体内装填。 宋应星觉得这样太过麻烦 设计出一套以木质嵌铁轨道和绳索滑轮构成的“复装系统” 利用和有效限制火炮射击后的后坐力,大大方便了装填 这样类似的设计,其实在十七世纪后期的海军中,有广泛应用,算是提前出现了。 十七世纪风帆战舰 舰炮复装过程 ------------------------------------- 干脆想直接接舷夺船 此时的荷兰舰队,终于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如果他们能够在事前就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巴达维亚停泊的全部武装商船,都拉到台湾来,或许还能和明军舰队一较高下。 但现在,不过二十艘盖伦船,即使有如赫克托号、格拉弗兰号等几艘载炮四十门上下的中型战船,但在一倍以上,且同为夹板炮舰的兵力优势下,完全起不了太大作用。 战斗持续不过一个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