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6节 (第6/9页)

言无可厚非,但朱由榔既然想推进军队近代化,就必须做出改造。

    之前不是已经有教导师了吗?干脆直接把教导师固定下来,改为武学,扩大招生。

    基层军官才是军队灵魂,“猛将必发于卒伍”,唯有一支有文化、有素质的基层军官队伍,才能将军队带向新时代,成为自己事业的坚定基石。

    于是乎,曾经的武举,变成了招生考试,而教导师也搬到了城外,换了牌子,称为“大明武备兵学苑”,由于所在的地方叫做细柳坊,故而大明兵苑常被称呼为“细柳兵苑”,倒是有当年周亚夫细柳营的典故在。

    招生考试只有两科,不再单独考察骑射,当然,如果你会那更好,直接作为“特长生”录取。

    第一科考文化,不同于以前要考什么谋略,这个考试要求非常低,基本就是小学语文水平,能读会写就行。

    第二科考体力,穿上甲胄,带上武器,跑完八里地,就算完成。

    只要能通过这两科,并且经过审核,没有犯罪记录,就能成为正式学员。

    这标准之下,家庭条件稍好的平民阶层也能进入,甚至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自耕农恐怕还更有优势些,唯独需要识字有些麻烦,但考虑到明代的识字率并不算太低,许多自耕农、小地主家庭也会读一两年私塾。

    而且社会上还存在大量科举考试中的淘汰者,那些连秀才都没考中的童生,也多了一条路可走。

    朱由榔让刚刚转任兵苑祭酒的李明忠放大胆些,第一届干脆先召个两千人,教官也好解决,当初的教导师无论虎贲旅还是羽林旅都已经毕业了,直接抓一批成绩优异的回来当教官。

    教导师解散后,原本的总兵李来亨可谓如蒙大赦,非要申请跑到一线当指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