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5节 (第5/6页)

和朱由榔去年的另一项颇受争议的政治改革有关,那就是修改了都察院的职权。

    都察院地位超然,可以弹劾宰相不假,但却往往是过去大明朝嘴巴仗的主要战场。

    朱由榔没有废止对方纠劾之权,但却加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可以闻风议事,但事后必须立案调查!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确切事实,现在的都察院是无法扳倒其他官员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这都察院的职权就变小了

    因为还有第三个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有预算,就必须有决算!

    这也是朱由榔对于都察院改革,在剥夺限制部分职能的同时,却加强的另一个方面。

    财政审计制度

    光烈四年,都察院就建立了审计署,但那时候审计署的地位还并不高,只是给内阁和财部打打下手,临时充当下会计。

    而现在却不同了,就在会议之前,朱由榔将审计署独立出来,虽然还是挂在都察院名下,但主官由原来正四品的判曹,改为正三品副都御史。

    不仅是审计署,整个都察院,都由过去那种零散状态,被整合拆分为四个署:审计、廉政、监察、检校。

    除了审计署外,监察署和过去的监察御史差不多,只是集中办公了而已;廉政署专门用于反贪,不是过去那种“风闻纪事”的那种,而更类似于执法部门,可以外派巡视,甚至配属必要侦查武力协助的。

    检校署就比较闲了,干得才算是正儿八经“御史”干得事情,记录、收受和保管文件,撰写报告,提供意见,算是真正的“言官”。

    每署各自有一位正三品副都御史掌管,下面根据不同工作内容,设置司、科、目三级下属机构。

    于是乎,都察院中的“审计御史”,虽然在品级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