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25节 (第2/7页)
刚同伴搜集起来的木柴点燃,入夜以后,他们便要在这野外驻营了。 这里不是什么大军百里连营,周边不过二十来员骑士,把马匹安置在了不远处一片狭窄的树林当中,便在此处生火宿营。 “按之前参佐的布置,咱们还得再往北二十里才行。” 一旁,作为队副的赵忠看了眼手中的司南,和火光下铺开的简易地图,喃喃说道。 他们一行,拢共二十二骑,确是不同于一般部队,乃是大军先锋的哨骑。 光烈五年,李定国上疏建议,在军中建立常备的哨探编制,于是乎,每师在固有的三个步营,一个炮营,一个马营之外,还另外增加哨侦厢,作为直属力量。 虽然名字上是一个厢,但实际上,编制不过两三百人而已。 也就是两个哨的规模。 但基本都是军中好手,负责临阵刺探情报,或是探查军情之类的任务。 这和锦衣卫那种间谍手段不同,更类似于后世的侦察营。 其实明朝边军也有过类似军种,唤作“夜不收”,盖因古代晚夜很少会有军事活动,而这些侦察兵却不受此限制,夜里也不回营,故名夜不收。 最早为辽东都司麾下哨探的称呼,万历以后,辽事渐起,夜不收活动更加频繁,尤其以辽东巡抚郭光复和经略杨镐以后,提出“蓟镇旧有直拨、横拨,直拨深入虏xue,察其情形;横拨沿边了望,接续飞报。”这里的直拔、横拔就是指夜不收。 故而军中设立此单位也是理所当然。 张允点燃篝火后,回应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