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39节 (第3/7页)
番话,有理有据,也能体现出其人在兵部侍郎任上,的确是有些真本事的,不过毕竟是军国大事,朱由榔不会脑袋一热的专断,而是先征询其他大臣的意见,见众人均无异议后,又让随行的锦衣卫提供关于漠南东道蒙古诸部的情报,与吴贞毓所言对照,确认无误。 随后才确定下这一策略,并发函征询郑成功意见,看看能否施行,若有困难,再行商议,毕竟前线将领才是最了解情况的人,自己这边隔着几千里指手画脚,那不成微cao大师了?不妥当。 除此之外,明廷需要派出一个使者,前往漠南东道蒙古诸部,游说喀喇沁、土默特等靠近边塞,地位重要,而和满清关系又不是太过亲密的蒙古部落。 这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任务,一不小心,说不得便是十死无生,葬身异乡,且以那些个草原粗汉的作风,想留全尸都有点难度。 而且还必须允文允武,既有游刃有余的手段,还要能不惧威慑。 故而人选很快在军中文官中选择,毕竟这些人都往往符合这一条件。 宿迁这边的文书,走海路递往辽东前线,郑成功看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此时的辽东战事也陷入了僵局,双方势均力敌,明军占据了辽东半岛西侧,辽阳以南的全部城寨地域,而清军则龟缩盛京,并动员周边满洲丁口,和明军硬耗,两军相持不下。 若是能找到一个路子破局,郑成功也乐见其成,跨海登陆袭击锦州,之前他和麾下将领也想过,但说担心的,与之前朱由榔君臣一样,怕无法取到隔绝关内外的效果,反而让攻锦州明军陷入孤立。 不过若是能说服喀喇沁、土默特等部反正或者中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没想到的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