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04节 (第2/7页)
的七成发放补贴。 其三,对于家中有劳力参与支前的家庭,地方府县衙门需以财政组织人手,帮助春耕。 其四,各地民兵部队,暂时停止活动,只保留少数,不到十万人的规模,用于补充前线战损。 最后,大明皇家银行,向财部签发四百五十万元的“春耕国债”,用于稳定农业生产。 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春耕时节,不仅是农忙,而且也是古代小农家庭最脆弱的时候,去岁存粮即将耗尽,而今年的夏粮又未到来,正是青黄不接。 要么只能向士绅地主借高利贷,被盘剥殆尽,几年过后,就得卖田抵债,沦为佃户,要么就得卖儿卖女,牺牲骨rou至亲,来挺过难关。 这就是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常态,就是所谓“田园牧歌”、“太平盛世”。 之前有大臣建议,可以效仿前宋王安石变法所用的“青苗法”,来代替士绅,以朝廷向百姓发放“青苗贷”,帮助农户挺过春荒。 但在内阁和天子的反复思量以后,还是放弃了。 王安石的青苗法可不是什么好政策,这年头“皇权不下县”,地方胥吏那就是土皇帝,上面政策制定得越好,下面执行就会越糟糕。 北宋的青苗法,最后就变成了地方官吏强行摊派,最后反而残民害民。 所谓皇权**,其实根本就制不了几个人。 朱由榔穷尽心思,反复思量之下,发现自己唯一能做的,竟然只有减税…… 而且哪怕再怎么减轻压力,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消耗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说不会影响后方,那是屁话。 谁也不知道,这三年以来,所大明所积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